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工厂”东莞锚定两岸创新发展引擎

童彤 中国经济时报 2023-11-07




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童彤



  “全球每四部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曾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一度以其强大的制造业产能和出口贸易规模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东莞,正在着力描绘其创新发展宏图,力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继续占据一席之地。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给予东莞一个新头衔、新任务:努力将东莞打造成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看来,东莞有着得天独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优势,堪当创新发展重任。
  

谋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转型



  166万家市场主体、21万家工业企业、1.3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多年来,凭借“世界工厂”的响亮名头,东莞的民营经济极度活跃,造就了一众行业企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转型也在按部就班地加以推进。
  
  截至目前,东莞已经拥有包括万亿元级电子信息、5000亿元级装备制造在内的“万千百”亿级产业集群梯队。此外,还有正在建设的世界级家具产业集群,也有新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及拥有先进技术的“机器人军团”等。
  
  近年来,从传统加工贸易为主的制造业,到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升级,东莞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用厚实的工业底盘,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厚植沃土,也为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夯实基础。
  
  实际上,这为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莞在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上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立足大湾区,发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作用,深化两岸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众多制造业企业的聚集让建设制造业集群条件具备。强大的制造业体系也能够对消费需求形成强大支撑。这其中,也包括吸收港澳台的先进制造业资源要素向内陆地区聚集。
  
  显然,要进一步激发制造业优势,需要产业规模集聚和工业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的形成,在广东全省的带动下,东莞势必进一步凸显其“世界工厂”之优势。
  

“前沿”东莞背靠广东雄厚资源优势



  作为国内极具代表性的外向型城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东莞而言至关重要。下一步,如何利用自身与港台的交流合作基础,打造成两岸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东莞又面临新考验。
  
  背靠广东雄厚的资源优势,东莞前景可期。
  
  “我们有很多省份的制造业近年来持续为经济增长贡献着积极力量,正受益于外贸形势对国内制造业需求的支撑。”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广东正是其中之一,其拥有制造业的雄厚基础加上外部需求的高涨共同为我国经济平稳向好提供了重要支撑。
  
  《方案》立足东莞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深入推进要素开放和制度开放,充分发挥台胞台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新模式、优化台胞台企发展环境,打造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区。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莞台贸易总额超1419.3亿元人民币;台资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10%。同时,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拥有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与台湾地区高端制造产业契合度高。
  
  王先庆介绍,广东省已提出培育壮大以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海洋工程装备、农业机械、食品工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强调要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都将为未来两岸促进科技、制造等资源要素流通提供巨大吸引力。
  
  此外,在王先庆看来,广东省依托毗邻港澳台的优势,齐全的工业门类将让两岸迸发更大的市场潜在优势,从大至汽车和装备制造,小到半导体、芯片乃至日常消费品等,都具备巨大的发展潜能。
  
  根据《方案》,在携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东莞将推进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两岸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增强台资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在东莞的台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6家,近三年增长38%,从事半导体、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台企超80家。一大批创新型台企正在东莞落地生根,成为东莞打造两岸产业创新发展新引擎、科技创新合作新高地的重要后备力量。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这个国家宣布:中国公民免签

●视点|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须因地制宜

●热点|消费全面复苏带动购物中心空置率下降

●加力提效用好财政“钱袋子”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见习编辑丨邹朵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